陳儀智牧師

陳儀智牧師

陳儀智

陳牧師於1984年二月14日與牧師娘吳麗貞結婚,牧師娘是台灣神學院教會音樂系畢業,主修鋼琴與管風琴;婚後育有兩女,長女陳毓襄,就讀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音樂科,主修大提琴;次女陳毓安,就讀中山國中。1997年6月到2004年6月擔任本堂教育牧師,2004年7月轉任高雄新興會主任牧師。

陳儀智牧師檔案(自傳)

陳儀智牧師於1955年十月5日出生在彰化縣田中鎮。父親陳坤聰,母親陳張碧蘭,皆已離開人世,但雙親的信仰影響兒女至深。家中有八位兄弟姐妹,上有五位哥哥,二位姐姐,排行老么;其中有四位獻身作主僕;大哥陳儀明牧師(已蒙主恩召,牧會32年),老四陳儀照牧師為宜蘭南方澳教會牧師,老七陳儀裕牧師為高雄中正教會牧師。

陳儀智牧師幼年至青少年時期皆在田中教會成長受栽培,1956年九月2日由戴榮旋牧師施洗(小兒洗禮),1972年四月2日由張德旗牧師堅信禮,奠定良好信仰基礎。1977年畢業於亞東工專工業管理科,旋即服兵役於國防部示範樂隊,負責演奏豎笛與薩克斯風等樂器,退伍後曾在遠東紡織公司及世界專利公司服務兩年。

1981年決心走上獻身服事之道路,考上台灣神學院研究所,在校期間除了研究神學本科以外,在音樂方面也修習指揮、聲樂、室內樂及歌劇演出,曾派往南崁、大安、瑞芳、週美、台北中正教會實習,受益良多,1985年夏在馬偕醫院接受CPE(臨床牧養關顧教育)訓練,1986年夏畢業,畢業論文「青少年時期親子關係之牧會關顧」,獲得總會議長獎之殊榮。

1986年八月起開始牧會之生涯,經總會傳道委員會抽籤派駐於新竹中會龍潭教會擔任傳道師,龍潭為客庄教會,兩年中學會客家話,能聽、能說、能談,對牧會有莫大助益,也拉近與信徒之距離,並受聘為竹中北區婦女合唱團之指揮。

1988年九月28日封立為牧師並受聘為桃園迦南教會牧師,與陳道雄牧師、林鋒牧師一起「團隊牧會」之事奉,本人負責音樂、教育、青年之工作,擔任聖歌隊、婦女詩班訓練指揮工作,規劃教會音樂事奉之模式,成立社青團契,推動成人主日學教育,參與三福個人談道訓練工作及家庭小組之發展計劃。

1991年六月受聘為七星中會榮星教會牧師,致立於社區服務傳道工作,發行社區通訊,開辦社區安親班、插花班、成立社區媽媽合唱團、桌球訓練班等。也曾舉辦社區大型園遊會,催生社區發展協會之成立,推動環保、文化、老人、幼兒、青少年、婦女教育工作,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。

1992年九月起受聘兼任台灣女子神學院講師,教授創世記、以賽亞書、以西結書、約伯記等舊約聖經課程。


1997年七月受聘為台南中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教育牧師,九月21日舉行就任典禮,就任詞如下:

議長、各位牧長、主內兄弟姊妹大家平安:

能夠到台灣教會發源地—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來擔任教育牧師,實在是我一生中料想不到的事,一方面要感謝上帝,另一方面也要感謝戴馨德牧師的疼惜與牽成,以及太平境教會全體兄姊之接納,使我有機會來此服事。此時此刻我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來面對一間有傳統、有歷史且有宣教使命的教會,就更使我感到任重道遠!

有人說:「三流歷史家讀歷史,二流歷史家寫歷史,一流歷史家則創造歷史」,太平境教會已邁入132年之歷史,從馬雅各醫生來台宣教建立教會,經過歷代聖徒、傳教者努力廣傳福音,才能奠定今日之規模,但我們不以此為滿足,因為上帝才是歷史之主宰,願咱都成為一流歷史家,繼續創造歷史,繼往開來。

保羅曾說:「阮成做一棚戲,互世間及天使及人看。」(林前四章9節)上帝是導演,聖經是劇本,每一個人都是演員,角色各不相同,所以當盡自己的本份,順服上帝的引導,遵循聖經為信仰生活之準則來完成主所託付咱的使命,今日我欲授職作「教育」牧師,當謙卑盡責來演好這個角色。

教育與傳道可說是教會的心臟,亦是一體兩面,主耶穌所吩咐給咱的大使命就是:去「使萬百姓作門徒」,然後給他們「施洗」,再把耶穌所吩咐的都要「教訓」他們遵守,門徒是指受操練的人,教育就是要訓練信徒成為精練的軍隊,作基督的門徒,所以教會需要有系統的教導,太平境教會有很好的傳統與很多的資源,這是上帝互咱的祝福,咱必須善用這些資源,作整合有效的使用,才能互咱好的傳統更發揚光大。

在此我有幾項的期待與努力的目標:

  1. 建立一個有系統的教育制度:教育的目的必須包含:屬靈知識的明白,生命的更新,生活的遵行。教育的目標,是建立信徒成為基督徒的人,以聖經的價值觀、世界觀來思想生活,所以教育範圍必須含蓋靈魂體的全人教育,從小到老每一個人都成為「受教的人」,提供有系統的聖經教導,推動信仰生活,參與各種事奉訓練,充實軟硬體設備,儲備師資人才,編寫實用教材,通過教育使人人成為「長大成熟」的基督徒。
  2. 協助信徒建立基督化家庭:「全家歸主、報答主恩」是咱教會共同目標,盼望推出可行落實的方案,幫助個人靈命、家庭生活、團契小組生活都能獲得栽培成長,使每位信徒都有歸屬,受到牧養關顧,人人在生活上都有力為主作美好見證。
  3. 成為一間實質宣教的教會:太平境教會堪稱「台灣的耶路撒冷教會」,咱更期待成為安提阿「受差遣宣教」的教會,這種好的宣教傳統應當永續不斷。教育訓練的目的乃是「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」,所以咱應該有計劃、有組織來成立佈道隊或福音隊,招募精兵,加以訓練,隨時受差作個人談道、鄉村佈道、監獄佈道、醫院佈道及開拓教會之工作,互主的福音得以廣傳,得救的人數日日加添,來完成主所交託的使命。
  4. 成為社區中之教會:教會是為社區而存在,偌大的教會,硬體設備不是祇為聚會使用而已;咱可針對社區老人、婦女、兒童及各階層人之需要來設計有關的教育文化活動,提供軟、硬體設備來服務社區居民,使教會與社區結合,真正使「上帝的光照台灣、重建人的心靈」。

復活的主曾問西門彼得:「你愛我嗎?」彼得應說:「主啊,你知我愛你!」主就交待他「餵養我的羊」,這幅景象常常出現在我的面前,我知主真愛我,我亦欲愛主更深,但是愛主的行動就是回應祂的呼召—牧養主的羊群。這個責任主已經交待我,我要用歡喜的心來接受!

最後我要用一首詩歌「主啊!我情願」來表白我在主前之獻身與祈禱—「主啊!我情願獻上一切所有,拒絕世俗生活,為著欲得著你,主啊!我情願舉起十字架來,撇下應得享受,甘心跟隨你。主啊!我情願順服你的旨意,接受各款試煉,一生信靠你,主啊!我情願得著你的愛情,棄捨一切所愛,永遠屬於你。祇有你是我所愛,祇有你是我所想,祇有你是我所求,親愛的主,若是你,我就攏情願,阿們。」

翻譯語言